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2】瘢痕治疗方式及药物

既往文献(可以直接点击查看)

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1】(2017)

瘢痕疙瘩的诊疗指南建议 (2016)

烧伤康复及烧伤瘢痕治疗指南(2013)


瘢痕治疗方式及药物介绍


1. 洋葱提取物制剂: 有效成分为洋葱提取物、肝素钠、尿囊素。以上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止痒、软化胶原蛋白、抑制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创面愈合、促进上皮化等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介导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和山柰酚,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进而减少瘢痕增生。多项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洋葱提取物制剂可改善瘢痕外观如色素沉着,症状如疼痛、瘙痒等。可联合激光治疗、病灶内注射激素等,效果更佳。

2. 丝裂霉素C: 多为小样本量及非对照研究,研究方法变异性大,关于增生性瘢痕的实验数据较少,多数为手术后的临床经验总结。

3. 咪喹莫特: 属咪唑喹啉类化合物,是一个小分子免疫调节剂,但临床前研究提示本品可能通过诱导体内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 在内的细胞因子而产生抗病毒活性。耳廓、胸壁、颈部的复发率不一。浓度5% 的乳霜可有效预防耳廓瘢痕疙瘩切除后复发。

二、局部注射治疗

1. 5-氟尿嘧啶: 临床疗效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但不良反应更少; 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相比,5-氟尿嘧啶的改善作用更显著; 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2.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 作为瘢痕疙瘩的一线治疗方式,增生性瘢痕的二线治疗,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低剂量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如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缺失等。

3. 博来霉素: 数项小样本量及非对照研究证实其可治疗皮肤瘢痕,疗效良好。多数患者瘢痕变平或消退,疼痛减轻。

三、物理疗法

1. 硅酮制剂: 临床长期广泛应用,硅凝胶预防高危患者异常瘢痕的获益循证等级较弱,研究方法的质量等级较弱,可能存在大量不确定性。硅凝胶疗效与硅胶片相同或甚至比后者更优。新型硅酮制剂克服了黏贴的问题,适合头颈部使用,可有效预防瘢痕发生并治疗增生性瘢痕。

2. 放射治疗: 与手术切除联合应用可减少瘢痕疙瘩复发; 与冷冻疗法及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相比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根据受损部位调整方案可降低复发率; 瘢痕切除术后高剂量体表短程治疗可预防复发。

3. 冷冻疗法: 仅限较小瘢痕,需要反复治疗,但延长愈合时间,可能引起永久性色素改变,皮肤增生风险和疼痛等。传统冷冻疗法联合皮损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提高治疗小瘢痕疙瘩的疗效。

4.压力治疗: 主要基于经验性证据,为烧伤后防治增生性瘢痕的长期标准护理,压力值较高时疗效更优; 中重度瘢痕患者临床获益更优。2009 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未改变整体瘢痕评分,仅轻微改善瘢痕厚度。

5. 黏性微孔低致敏性纸胶带: 用于手术切口瘢痕形成低风险患者,预防增生性瘢痕。

四、光电技术治疗

应根据瘢痕皮肤色泽( 红斑、色素沉着、色素减少) ,瘢痕类型( 增生性、扁平、萎缩性) ,部位( 面部、颈部、四肢) 和患者的特征( 皮肤分型和共存的疾病) 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法。激光治疗时,需遵循“安全的治疗,应避免过度的热损伤”的原则,采用低密度、小光斑、低脉宽及减少治疗次数; 采用较高的脉冲能量时,要减少治疗密度,从而降低瘢痕加重的风险。每次治疗间隔最少2 ~ 3 个月,直至达到治疗目的和效果不再改善。每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变化较大,但多数可接受3 ~ 6 次治疗。即便是外观相似的瘢痕,设定相同的治疗参数,患者也会因个体差异、创面护理质量不同等原因而临床疗效不同。

1. 强脉冲光治疗: 利用激光的选择性光热解作用,即选定的光波被皮肤相应的色素结构吸收并产生作用,对皮损进行无损伤性治疗,因光斑大、受热均匀、不良反应少,痛苦小、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应用较广泛。

2.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已被广泛接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首选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个别研究认为595 nm 脉冲染料激光疗效更优。

3. 点阵激光治疗: 可分为剥脱性点阵激光和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剥脱性点阵激光主要包括波长10 600 nm CO2点阵激光和波长2 940 nm 铒点阵激光。CO2点阵激光疗法光穿透能力强、热损伤大,可改善烧伤瘢痕的临床和结构特征,因此,治疗后皮肤重塑疗效好,但持久性红斑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较常见。2 940 nm 铒点阵激光穿透皮肤能力差,且缺乏止血功能。非剥脱性点阵激光主要是波长1 320 ~ 1 550 nm 的远红外线激光,此类点阵激光能穿透至真皮深层,刺激皮肤产生新的胶原蛋白,但不引起表皮气化破坏,治疗的同时保留角质层和表皮的完整性。因此,具有治疗后感染概率小,愈合时间短,炎症后色素沉着少等优点,但此类激光的疗效常不如剥脱性点阵激光好。

4. 射频消融治疗: 可用于治疗较深的病变,可对瘢痕病变组织进行切割,在被切割组织的内部仅产生相对较小的温度升高,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非常小,损伤范围仅约15 μm,而普通电刀或激光的损伤范围一般为500 ~ 650 μm,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还具有凝闭瘢痕组织血管,缓解病变局部疼痛、瘙痒等症状的作用。

来自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12(6):401-408.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播知识。如您认为本文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皮肤科医生

由专业皮肤科医生、医学博士创建,为大家提供多种皮肤病、皮肤美容及性病诊疗信息及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